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是党员干部谋划和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在认识论上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要学会统筹兼顾,在具体工作中要学会“十指弹琴”。这要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并践行“为谁弹”的根本立场、“弹什么”的时代主题以及“怎么弹”的科学方法,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方能奏出和谐美妙的发展乐章。
善用“十指弹琴”对于推进工作、提高效能非常有用。然而,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在运用“十指弹琴”方法时仍存在明显不足。有的立场模糊,对“为谁弹”认识不清,工作中追求个人显绩多于人民福祉;有的方向不明,对“弹什么”把握不准,偏离中心任务;还有的“弹琴”技艺不精,十指失调、节奏混乱。这些问题影响工作开展、政策落地,需要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聚焦工作任务,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为增进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钢琴演奏为听众而奏,党员干部“弹钢琴”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个根本立场一旦动摇,再高超的技艺也会失去意义,正如那些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仅损耗资源,更侵蚀政府公信力,寒了百姓心。相反,焦裕禄呕心沥血治理“三害”,黄文秀倾情投入扶贫攻坚,他们的事迹之所以感人至深,根本在于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因此,党员干部想要明晰“为谁而弹”,就要树牢正确政绩观,将造福人民作为最大的政绩,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要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完善联系群众制度,经常深入基层倾听民声,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急难愁盼,用心用情加以解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钢琴曲目决定演出风格,工作内容同样关乎发展成效。倘若曲目选择失误,轻则旋律平淡、索然无味,重则“跑调走音”、贻误大局。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眉毛胡子一把抓”,陷入事务主义;有的轻重不明,在细枝末节上过度用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有甚者,背离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弹的仍是牺牲环境的“老调”。当前,正值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时期,精准选定“曲目”至关重要。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自觉将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找准自身的主攻方向和战略定位,确保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奏出与时代同频的强音。同时,要立足区域实际谱好“特色调”,避免不顾实际的“照搬照抄”产生“违和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高质量发展新路,避免千篇一律的“重复演奏”。
解决了“为谁弹”“弹什么”,最终要落到“怎么弹”上,这是将立场原则、目标任务转化为工作成效的关键环节。现实中,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政策之间相互打架,“十个指头乱弹琴”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协调联动机制的不足。党员干部要善于“调兵遣将”,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优势,在决策前广泛听取意见,在执行中统一步调,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促进资源共享、政策协同、力量整合。更要善于做群众工作,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凝聚起最广泛的力量。只有让每个“演奏者”都进入状态,让每个“声部”都和谐发声,才能奏出气势恢宏、催人奋进的发展新乐章。
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是党员干部谋划和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在认识论上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要学会统筹兼顾,在具体工作中要学会“十指弹琴”。这要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并践行“为谁弹”的根本立场、“弹什么”的时代主题以及“怎么弹”的科学方法,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方能奏出和谐美妙的发展乐章。
善用“十指弹琴”对于推进工作、提高效能非常有用。然而,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在运用“十指弹琴”方法时仍存在明显不足。有的立场模糊,对“为谁弹”认识不清,工作中追求个人显绩多于人民福祉;有的方向不明,对“弹什么”把握不准,偏离中心任务;还有的“弹琴”技艺不精,十指失调、节奏混乱。这些问题影响工作开展、政策落地,需要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聚焦工作任务,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为增进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钢琴演奏为听众而奏,党员干部“弹钢琴”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个根本立场一旦动摇,再高超的技艺也会失去意义,正如那些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仅损耗资源,更侵蚀政府公信力,寒了百姓心。相反,焦裕禄呕心沥血治理“三害”,黄文秀倾情投入扶贫攻坚,他们的事迹之所以感人至深,根本在于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因此,党员干部想要明晰“为谁而弹”,就要树牢正确政绩观,将造福人民作为最大的政绩,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要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完善联系群众制度,经常深入基层倾听民声,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急难愁盼,用心用情加以解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钢琴曲目决定演出风格,工作内容同样关乎发展成效。倘若曲目选择失误,轻则旋律平淡、索然无味,重则“跑调走音”、贻误大局。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眉毛胡子一把抓”,陷入事务主义;有的轻重不明,在细枝末节上过度用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有甚者,背离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弹的仍是牺牲环境的“老调”。当前,正值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时期,精准选定“曲目”至关重要。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自觉将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找准自身的主攻方向和战略定位,确保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奏出与时代同频的强音。同时,要立足区域实际谱好“特色调”,避免不顾实际的“照搬照抄”产生“违和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高质量发展新路,避免千篇一律的“重复演奏”。
解决了“为谁弹”“弹什么”,最终要落到“怎么弹”上,这是将立场原则、目标任务转化为工作成效的关键环节。现实中,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政策之间相互打架,“十个指头乱弹琴”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协调联动机制的不足。党员干部要善于“调兵遣将”,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优势,在决策前广泛听取意见,在执行中统一步调,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促进资源共享、政策协同、力量整合。更要善于做群众工作,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凝聚起最广泛的力量。只有让每个“演奏者”都进入状态,让每个“声部”都和谐发声,才能奏出气势恢宏、催人奋进的发展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