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党建> 正文

在遵规守纪前提下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2025-11-24 13:14 党建网

来源标题:在遵规守纪前提下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党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保障党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石,其本质要求是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引导各级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用扎实奋斗创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这一重大论断,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既遵规守纪又担当作为提供了根本遵循。

遵规守纪与担当作为并非彼此对立、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共生体”。纪律是干事创业的前提和保障。回望我们党的历史,那些真正造福一方的好干部,无一不是严守纪律、恪守规矩的典范;而那些折戟沉沙者,往往是从突破规矩底线开始走向歧途。改革发展越是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矛盾越复杂、风险越严峻,就越需要严明的纪律保驾护航。漠视纪律、随意变通,既是对履职规范的严重背离,也是对职责使命的消极逃避,不仅容易滋生履职不力、作风漂浮等问题,更可能埋下腐败滋生、损害群众利益的隐患。同时,担当作为让纪律规矩彰显生命力。纪律绝非束缚作为的“紧箍咒”,而是标定权责范围的“导航仪”,既划出不可触碰的底线,也指明积极作为的方向,从制度设计上杜绝“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乱作为现象。

党员干部纪律严不严、党性强不强,最终要在敢担当、善作为的实践中检验。当前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心态,将纪律规矩视为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误认为纪律限制了干事的自由空间,甚至担心探索中一旦失误就会受到党纪处分。这种思想一旦固化,极易滋生“躺平”心态,甘当“太平官”“老好人”,满足于“看摊子、守位子、护帽子”的安稳状态。表面上看似四平八稳、不越雷池,实则是对纪律规矩的严重误读,与党员干部的职责使命背道而驰。

应当认识到,纪律的价值在于保障更好作为。通过规范权力运行、明确责任清单,纪律为党员干部划定了“安全区”,让大家知道底线在哪、边界在哪,放下“怕出错”的思想包袱,在规矩框架内大胆探索。这种由纪律规矩所赋予的“安全感”,正是党员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的最大底气。

做到担当作为,要在明辨是非。把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政策法规作为必修课,既要熟知哪些是禁止性规定,划出干事创业底线,也要掌握责任要求,明确履职尽责的方向。通过常态化学习教育,让纪律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从根本上杜绝“无知者无畏”的乱作为现象。

善于作为的核心,是在合规前提下破解难题。面对堵点难点,既不能畏难退缩,也不能蛮干硬闯,而是要以纪律为遵循,运用系统思维寻找解决方案。在推进改革创新中,通过试点先行、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等合规流程,既守牢底线,又留足探索空间;通过流程优化、公开透明等方式,既保障群众利益,又增强担当作为的科学性。

新时代的担当作为,是坚守原则底线基础上的积极作为,要敢于直面重大矛盾、主动回应群众诉求、较真碰硬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树立正确的容错纠错认知,明确容错机制是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而不是为乱作为者开脱责任。只有在纪律规矩范围内大胆探索,才能实现秉公用权与干净做事的有机统一。

守纪律是本分,敢担当是责任,善作为是能力。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应将纪律规矩刻在心中、落在行动上,以心存敬畏的行动自觉和放开手脚的实干魄力,在遵规守纪中担当作为,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作者:翟月荧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