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党建> 正文

新时代“莱西经验”的共富之路

2025-10-22 15:08 人民网

来源标题:新时代“莱西经验”的共富之路

35年前的1990年,面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村级组织建设、乡村治理出现的新课题,山东莱西率先探索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当年8月,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莱西召开,“莱西经验”由此提出并在全国推广,这次会议在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为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35年砥砺奋进,“莱西经验”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迭代升级。青岛市持续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在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创新实践“一统领三融合”,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金秋时节,山东莱西市院上镇岘沽新村的万亩葡萄基地,晶莹剔透、颗粒饱满的葡萄挂满枝藤。葡萄酒酿造、酒庄民宿等农文旅发展新业态串珠成链。与此同时,夏格庄镇西夏格庄村的羊肚菌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葛浩顺与村民正查看菌床湿度,地面密布的菌丝预示着丰收在望。作为“莱西经验”的发源地和重要实践创新地,莱西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赛道”上奋力奔跑,实现美丽蝶变。

时空的转折点源于35年前的“莱西会议”,这场会议对“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设;以集体经济为依托,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的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进行了总结与推广。

历经岁月洗礼,“莱西经验”愈发灼灼生辉。青岛市探索形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乡村发展融合、乡村治理融合、乡村服务融合的“一统领三融合”新路径,“莱西经验”的改革基因衍变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

织密党建网 延伸到末梢

“欢迎来到耕读学堂。”张家楼街道达尼村村主任助理王晓辉热情洋溢地向游客推介村里的“新地标”。初出大学校园的她是个“00后”,从辅助村书记改造盘活村内闲置空间,到拍短视频为家乡好品卖力吆喝,凭着一片乡情,让乡亲们感受到了“归乡人”的新气象。王晓辉正是黄岛区“雏雁星火”本乡本土大学生回引计划,以“镇选村聘”方式回引到村担任村主职干部助理中的一员。通过加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黄岛区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

“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最大贡献。推动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青岛打破“就农村抓农村、就村庄抓村庄”的路径依赖,发挥镇党委“前沿作战部”作用,健全抓镇促村工作机制。强化区市党委书记“一线总指挥”职责,区市党委常委会会议定期研究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每年至少推进解决1至2个突出问题。出台《关于在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打造齐鲁样板中更好发挥镇(街道)作用的指导意见》,下放164项管理服务事项。

“以前村里各干各的,成不了气候。如今跟着党委抱团发展,零散的土地连成了片,特色产业也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日庄镇沟东新村党委书记高维玉分享着变化。为破解村庄规模小、布局散等问题,将行政村数量由6009个调整为1140个。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划分村级网格,构建“村党组织—片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村党组织体系,让党的组织触角延伸到每一户村民。

实施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村级班子常态化调研和“起底复盘、规范提升”集中攻坚行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得到整治。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提高待遇保障。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雏雁计划”,按照“成熟型、成长型、关注型”建立后备力量库。锻造农村党员先锋队伍,探索设立“红帆支部”,提级发展农村党员,解决农村党员发展难题。近3年累计发展35岁以下农村党员1360余名。

推进乡村发展融合

村里开公司 抱团闯市场

莱西市马连庄镇瓜果飘香,3000多亩秋月梨喜获丰收。

洼子新村农户王学松却喜忧参半:喜的是丰产,忧的是销路与售价。“老王,镇里收果车来了!”村党委书记徐瑞东的呼喊解了他的愁。原来,镇村早已靠强村共富公司打通渠道,价格能到四块五一斤。

“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莱西会议”为村级组织确定的中心任务。针对农村发展资源“散”的实际,青岛探索党组织领导的“乡村公共资源+专业合作社+强村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以组织的力量整合发展资源,以市场的手段促进增收致富。

小农户与大市场如何有效衔接?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运营”的思路,区市、镇、村党组织主导成立271个由国有(集体)资产控股的强村共富公司。作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升级版”,在吸引资金、统筹资源、对接市场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资源盘活、收益增长后,“蛋糕”该如何分配,实现共富目标?根据不同类型,青岛完善了多元利益分配方式,引导村集体、村民将土地经营权、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入股强村共富公司,巩固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带动集体增收5.2亿元、村民增收5600万元。

通过实施省“万村共富”行动、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市财政每年5000万元竞争性投放强村共富项目、培育“金牌带货村书记”等措施,60%以上的村庄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6万元。

推进乡村治理融合

村民挣积分 共治树新风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胶州市铺集镇巩家庄新村网格员张道亭拿着民情日记本,走街串巷、进门入户,把群众关心的急事小事全部记录在册,当天协调解决。“以前办事来回跑,现在干部主动上门听意见,事办得快,心气也舒坦!”村民张启云满脸喜色。

“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重要创新。青岛强化政治、组织、服务、任务、机制引领,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效能。每个村级网格从村干部和选聘在村工作人员中确定1名专职网格员,从党员、村民代表等群众骨干中确定2至3名兼职网格员,统筹做好网格管理服务工作。立足“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功能定位,明确网格员日常走访、采集信息、关心帮扶、调处矛盾纠纷等10项工作职责。

在平度市新河镇灰埠新村“道德驿站”季度公示栏上,党员张卫国的名字高居榜首。“打扫卫生党员带头,加5分;成功调解邻里纠纷,加3分。”他亮出积分存折,“作为党员,咱就得跑在前头!”在平度市,党员户挂牌亮分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通过党员带头存“德”、亮“德”,引领村民纷纷效仿,让无形的乡风文明变得可量化、可触摸。

青岛创新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载体。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搭建“德育驿站”“共富大食堂”等载体,把积分与兑换物品、提供社会化服务等挂钩。建立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三会一约”治理平台,建立“1+1+N”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为每个村庄设立1个司法行政工作室、配备1名法律顾问、组建多个调解小组,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推进乡村服务融合

资源沉下去 群众得实惠

“以前不会用智能手机办理业务,总要麻烦孩子,现在村里就能帮忙办理,真是太周到了。”在即墨区龙泉街道鑫泉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厅里,工作人员耐心地帮村民于周芳使用手机APP查询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补贴办理情况。即墨区建强村党群服务中心,构建“办事不出村”的服务体系,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实践探索。青岛整合条块分散的服务资源,满足农民群众差异化服务需求,真正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

——重心下移。市财政每年统筹整合100多亿元涉农资金投放农村,全部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深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搭建“12345·青诉即办”指挥调度平台,快速解决农民群众诉求。

——力量下沉。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锻炼干部的“赛马场”,选派217个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联镇帮村,选派692名乡村振兴合伙人、银龄专家、金融助理、最美乡村设计师等助力乡村发展。

——服务下放。高标准建设镇党建综合阵地和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直办、代办和咨询事项清单。出台全国首部农村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培育4000多家农村社会服务组织,做优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

黄海潮涌,沽河澎湃。从组织扎根到产业兴旺,从治理有效到服务暖心,这片孕育“莱西经验”的沃土,将继续用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续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记者 郑杰洁 通讯员 姜豪)

责任编辑:陈丽艳(QX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