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党建> 正文

守好担当作为的“分寸”

2025-10-10 15:25 中国组织人事报

来源标题:守好担当作为的“分寸”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创造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业绩。“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纪律规矩所确立的“止”,既是行为的边界,更是担当的起点,落在纸面是“严禁”,体现在行动则是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这种“分寸感”,是政治成熟、能力过硬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生动实践。

“分寸”二字,意蕴深远。“分”,从刀从八,是以刀剖物,使之界限清晰;“寸”,指手腕寸口,是衡量之基准。合而为“分寸”,既强调界限的明晰,也注重衡量的精准。守好担当作为的“分寸”,既要敢于在纪律规矩框架内挥洒才干、锐意进取,又要时刻保持对权力的敬畏,确保行为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尤其需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实的作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行动上的误区。有的干部将守纪律与不作为简单画等号,把不违规当作不干事的借口,面对矛盾绕道走,遇到难题往上交,实质是缺乏担当的“躺平式”作风;有的把敢作为曲解为乱作为,盲目蛮干、急于求成,看似敢闯敢试,实则是违背规律的“莽撞式”冲动。诸此种种,根源在于未能准确把握担当作为的内在要求,丧失了应有的“分寸感”。

守好“分寸”,首在明晰边界,做到行有所止。党的纪律规矩,是担当作为不可逾越的硬杠杠、铁规矩。这个边界,如同“分”字所蕴含的划界之意,清晰标定了权力运行的轨道,明确了必须为的职责、鼓励为的领域和不能为的禁区。守住边界,不是束缚手脚,而是为担当作为划定安全区,确保干事创业方向不偏、航向不移。在推动重点项目、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既要发扬“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大胆推进,又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决策程序,确保依法依规、阳光透明,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只有在边界内行动,担当才能更有底气、作为才能更可持续。

守好“分寸”,重在权衡尺度,力求精准发力。“寸”字所代表的衡量之意,指担当作为要讲方式方法,注重时、度、效的统一。精准的“分寸感”,体现为对政策精神的深刻把握,对客观规律的自觉遵循,对实际情况的透彻了解,要求我们善于在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之间寻找平衡,在推动发展的紧迫性与防范风险的必要性之间掌握火候,在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与稳慎操作的科学态度之间把握节奏。例如,服务企业和群众时,既要饱含“亲”的热情,主动靠前、排忧解难,又要坚守“清”的底线,公私分明、廉洁用权。既不能因为追求效率而牺牲原则、破坏公平,也不能因为害怕出错而畏首畏尾、无所作为。真正的担当,是智慧与勇气的结合,是精准施策、善作善成。

守好“分寸”,贵在内化于心,形成行动自觉。最高层次的“分寸感”,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纪律修养,最终外化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行为习惯。当遵规守纪、精准施策成为一种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干部在履职用权时就能做到事前有预见、事中有把握、事后有反思。面对诱惑干扰,能稳得住心神;面对复杂局面,能把得准方向;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能找得准方法。这种自觉,需要持续的理论学习、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长期的实践磨砺来培养和巩固。

“分寸感”的养成,既靠自身努力,也需要组织培育护航,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把“分寸感”转化为可感、可知、可行的制度环境。要把“三个区分开来”细化为可操作的正负清单,明确划分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之间的界限,为干部在规矩范围内放手干事提供清晰预期。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选人用人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严守分寸的干部撑腰鼓劲。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帮助干部时刻校准行为偏差,确保权力在制度的笼子里规范运行。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作者:关梅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