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党建> 正文

莫以鞭影催“快牛”

2025-09-26 13:52 千龙网

“快牛”者,常为团队中勤勉务实、能力出众之辈。它们主动负重、高效耕耘,本应获悉心呵护与丰厚回馈,然现实中“鞭打快牛”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任务愈发繁重,资源愈发匮乏,认可愈发稀少,直至“快牛”筋疲力尽、心生倦怠,最终沦为“慢牛”甚至“死牛”。这种短视的管理方式,不仅会摧毁个体的积极性,更会瓦解团队的凝聚力,阻碍整体的长远发展。因此,对待“快牛”,绝不可动辄以鞭子相逼,而应给予理解、支持与尊重,方能让“快牛”持续奔腾,带动团队行稳致远。

不能鞭打快牛,首因在于鞭打会透支“快牛”的精力,摧毁其内生动力,最终造成“人才损耗”。“快牛”之所以“快”,源于其内心的责任感与对目标的追求,这种内生动力是驱动其持续付出的核心源泉。而鞭打本质上是一种高压的、强制性的外部施压,它无视“快牛”的生理极限与心理需求,将“快牛”视作不知疲倦的工具,不断加码任务、压缩时间,却吝于提供必要的休息与补给。长此以往,“快牛”的身体会被过度消耗,健康亮起红灯;更严重的是,其内心的热情与责任感会被反复碾压——当付出始终得不到认可,努力换来的只是更多压榨,最初的动力便会逐渐被失望与抵触取代。

不能鞭打快牛,次因在于鞭打会破坏团队的公平氛围,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团队的稳定与发展,离不开公平的分配机制与评价体系——多劳者应多得,优绩者应优酬,唯有如此,才能激励更多人主动成为“快牛”。而鞭打快牛恰恰打破了这种公平:“快牛”承担最多的任务,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与认可;反观“慢牛”甚至“懒牛”,因能力不足或态度消极,只需完成少量工作,便能轻松度日,甚至还能坐享“快牛”创造的成果。这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区别的局面,会让“快牛”感到寒心,也会让其他成员产生与其累死累活当快牛,不如轻轻松松当慢牛的想法,最终导致整个团队的积极性下滑,优秀人才不断流失,平庸者日益增多。

不能鞭打快牛,还因鞭打是一种短视的管理行为,会阻碍团队的长远发展与创新突破。“快牛”不仅是任务的执行者,更是团队中最具潜力的创新者——它们能力强、经验丰富,对工作流程与问题痛点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往往能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与方案。而鞭打式管理将重心放在完成任务上,要求“快牛”必须按照既定的方式快速执行,不允许有任何偏差或尝试,这无疑会扼杀“快牛”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同时,鞭打会让“快牛”陷入无休止的事务性工作中,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最终导致“快牛”的能力停滞不前,团队也失去了突破瓶颈、实现升级的核心动力。

说到这,不少人不免会问,不能鞭打“快牛”的话,那应如何对待“快牛”才算合理呢?首先要因材施教,这就对团队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一个超强的团队管理核心,在任务分配上做到公平合理,避免磋磨“快牛”内生动力,搭建人才培养基。其次要建立畅通的内部晋升与评价机制,让多劳者多得、优绩者优升,让“快牛”引发“鲶鱼效应”,引导“慢牛”“懒牛”向“快牛”转变。最后是要推陈出新,创新团队运作模式,以目标为导向,划定底线,在底线以上激发“快牛”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让“快牛”从复杂繁复的具体事务中抽身出来,激发“快牛”的无限潜力。

“快牛”是团队的宝贵财富,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对待“快牛”,不应以鞭子相逼,而应给予其足够的关怀、公平的回报与创新的空间。唯有如此,才能让“快牛”持续保持活力,带动更多“慢牛”成为“快牛”,形成“万牛奔腾”的良好局面。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团队建设,都应摒弃鞭打“快牛”的短视思维,以尊重与支持培育“快牛”成长的土壤,方能实现个体与团队的共同发展,走向长远的成功。

责任编辑:张天煜(QU0008)作者:高星宇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