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之要,贵在落实,重在实干。工作中常有“有待完善”“有待加强”等阶段性表述,既可能体现审慎务实的工作态度,也可能成为拖延塞责的“潜台词”。若让“有待”在“再研究”中空转、在“再斟酌”中停滞,使“待办清单”沦为“搁置清单”,必将在等待观望中错失良机,在推诿拖延中积累矛盾,最终损害事业发展、辜负人民期待。工作的真谛在于执行,政策的生命在于落实。“有待”不能“等待”,而是必须成为行动的起点,以坚定的“有为”来回答。
定准靶子是前提,要在精准研判中明确发力方向。把“待办”当作“缓办”的托词、“不办”的借口,根源不外三种心态:或是出于“怕担责”的逃避心理,用“有待”构筑免责防火墙;或是存在“等靠要”的惰性思维,将“有待”异化为不作为的缓冲带;又或是受“形式化”的政绩观误导,把“有待”当作应付检查的万能话术,最终的结果都是让政策红利打折扣、让群众期待在等待中落了空。要破除这些顽疾,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既要搞清楚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又要弄明白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加强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分清轻重缓急,明确时序进度,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确保制定的措施直击要害、对症下药。
踩稳步子是关键,要在真抓实干中推动落地见效。再好的蓝图,没有落实也是镜中花、水中月。要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将宏观的“有待”分解为可操作、可量化的任务清单,防止大而化之的空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跟着一步稳,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落实。要建立全过程跟踪问效机制,对“有待”事项实行台账管理、项目推进,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确保各项任务不悬空、全落地。要坚持实干为要、行胜于言,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把“任务单”转变为“成绩单”,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压实担子是保障,要在强化问责中确保常态长效。责任不落实,一切等于零。要强化“咬定青山”的定力,建立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对“有待”事项实行全过程监管,杜绝“永远在研究”的怪圈,对推诿扯皮、拖延塞责的行为严肃问责。要锤炼“抽丝剥茧”的功力,深入剖析问题本质,找准症结所在,建立问题销号制,确保整改措施精准有效。要保持“久久为功”的耐力,对长期性、复杂性工作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既要防止“新官不理旧账”,也要避免“一刀切”式问责。要通过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工作格局,真正把“有待”事项从纸面落到地面、从承诺变为现实。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任何“等待”都是对事业的辜负。广大干部须增强“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用“马上就办”消除“等待观望”,让政策红利转化为民生温度,用奋斗指数换取事业发展指数和群众满意指数,真正让一个个“有待”变成“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