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党建> 正文

精准“墩”实年轻干部

2025-06-12 10:59 人民网

来源标题:精准“墩”实年轻干部

依据干部成长曲线及时优化路径,防止“拔苗助长”或“水土不服”;科学设计递进式任务,让干部在破解难题、突破瓶颈中“攀台阶、壮筋骨”

近年来,各地积极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墩苗”锻炼,既为地方发展输送紧缺人才,也助力年轻干部在一线经风雨、长才干。但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地方还存在简单“一放了之”的情况,还需精耕细作,推动年轻干部在基层墩得实、长得壮。

年轻干部背景多元、特点各异,其能力短板和发展潜力也存在差异。若“一刀切”采取同样的方式“墩苗”,既浪费干部特质,也难获育人实效。要建立与干部特质相契合的差异化培养路径,对其进行有计划、有侧重的岗位历练,形成人尽其才、人事相宜的生动局面。比如,有的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但实践经验储备不多,可安排参与项目攻坚、基层治理等实务工作;有的思路开阔点子多,但统筹整合资源能力欠缺,可安排参与跨领域协作项目,逐步培养系统思维能力等等。在培养上“因人施策”,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擅长什么就用什么”,既能帮助干部在实践中发挥优势、解决问题,又能在应对具体挑战中针对性补足能力短板,形成专业能力支撑岗位、实践磨练提升能力的良性循环。

“墩苗”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应尊重年轻干部成长客观规律,根据不同阶段进行分层次递进式培养。初期要引导干部走出去、沉下去,在听民声、访民情中快速掌握基层情况。后期则需进一步搭台子、压担子,在化解矛盾、攻坚项目中磨砺解决基层复杂问题的硬本领,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中推动基层工作行稳致远。培养过程中,既要建立动态评估机制,依据干部成长曲线及时优化路径,防止“拔苗助长”或“水土不服”;也要把握“跳一跳够得着”的成长张力,科学设计递进式任务,让干部在破解难题、突破瓶颈中“攀台阶、壮筋骨”。

当然,年轻干部培养不是组织部门的“独角戏”,还需接收单位、派出单位共同发力。接收单位要落实培养主体责任,把干部当成“自己人”,压紧压实担子,杜绝“客情照顾”的特殊待遇。派出单位作为干部的“娘家人”,要牵好“风筝线”,加大日常关心关爱力度,及时了解需求、回应诉求,确保干部“墩得下去”、表现“看得清楚”。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作者:封硕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